这个上海姑娘真不简单:冬奥会任冰壶执场裁判,冬残奥会当轮椅冰壶服务主管!

2025-10-19 20:29:44 2641

3月4日,北京冬残奥会接棒开幕,中国代表团选手参加全部6个大项比赛。北京冬残奥会轮椅冰壶项目,来自上海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的教练王珏将“变身”运动员服务主管,服务冰上辅助人员;此前的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,她首次担任冬奥会执场裁判,参与近30场比赛执法、训练控制。

冰壶是北京冬奥会比赛场次最多、赛程及单日竞赛时间最长的项目;轮椅冰壶是冬残奥会正式比赛项目,具有很强的技巧性。奥运初体验,让王珏要在北京工作、隔离合计近60天,这位上海体育人用亲身参与演绎“两个奥运同样精彩”。

继续服务冬残奥会,出差北京近两个月

冬奥会期间,来自上海的王珏是冰壶项目的执场裁判;冬残奥会有轮椅冰壶项目,她将留在北京继续工作。“北京冬残奥会期间,我不再担任裁判,而是转到工作人员岗位,担任运动员服务主管。主要的工作,是管理冰上辅助人员(IPA,由志愿者担任),服务竞赛和运动员。”王珏介绍,自己会完成角色转换,“冰上辅助人员,是轮椅冰壶项目非常重要一环,这几天我就在给他们还有志愿者做培训,把比赛流程和规则说清楚,帮助他们了解内容、掌握技能。作为运动员服务主管,我要对接国际冰壶联合会做好冰上辅助人员的培训教学安排。”

相比冰壶运动,冬残奥会的轮椅冰壶有哪些不同?王珏笑着介绍:“冰壶和轮椅冰壶,在规则上有一点点差异,但不太多。我参加过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的执裁工作,所以对轮椅冰壶项目也比较熟悉。其实,残疾人运动员和一般的残疾人有区别,残疾人运动员经过长时间的训练,独立完成比赛没有问题。所以,不管是冰壶还是轮椅冰壶,我都需要服务好运动员,确保比赛顺利完成。”

北京冬奥会期间,一名瑞典冰壶女选手的请假条火了,她悄悄请假就把奥运会铜牌拿下。王珏本身是徐汇区青少年体育学校的冰壶教练,这次参与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以及健康检测,出差时间接近60天,她的请假还顺利吗?

“这一次服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,时间确实很长,我们徐汇区体育局、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的领导对我非常支持。大家都认为这是上海、徐汇为中国家门口的冰雪盛会做一些贡献,是无上荣光,所以请假很顺利。”王珏特别感谢单位领导、同事的支持,“等冬奥会、冬残奥会结束后,我就会回到冰壶基层教练的本职岗位,尽可能平衡好日常教学和国际大赛任务。”

担任冬奥冰壶裁判,紧张后是享受比赛

北京冬奥会已经落幕,王珏介绍,她此前担任冰壶项目的执场裁判,并不只是执场比赛,还有一些赛前和夜间训练的控制等。加在一起,她参与了差不多30场比赛和训练控制。

“印象深刻的,有两场。一场是英国队交手意大利队的混双小组赛,有两个壶离得实在太近,毫厘之差就影响比赛结果。我前前后后一共测量了三次,不断确定自己的判断,最终得到了双方运动员的认可。”王珏回忆,还有一场是英国队和瑞典队的女子半决赛,虽然一开始就出现大比分,但双方运动员心理调节都非常好,比赛非常精彩。她说:“冰壶运动,到最后是比心态,比谁的抗压能力强,比谁的心脏大。作为执场裁判,我能深刻体会选手们的心情,包括对我回到上海带队都有很好启发。”

“家门口”执裁奥运会冰壶比赛,会不会很紧张?王珏透露:“第一场确实有点紧张,毕竟有一个适应过程。相比世锦赛,冬奥会担任裁判感觉更疲劳,因为对比赛更专注,神经绷得更紧张一些。后面也就放开了,主要还是有大赛经验,有自信在,想法就 出现转变,后面就没那么紧张,反而是一种享受的心态。裁判也要避嫌,我是中国裁判,不能执裁中国冰壶队的比赛,所以我要做的就是集中注意力,把裁判工作做好。”

冰壶项目是冬奥会中时间最长,赛程最紧密的比赛。作为裁判执法强度特别大,如何克服疲劳感?她介绍:“和冰壶世锦赛相比,北京冬奥会的冰壶执裁,确实更疲劳一些。我最累的一次,是前一天晚上执裁比赛,然后担任夜间训练控制,结束已经是深夜,回到酒店是第二天凌晨1时。只能睡5个小时,上午7时就要出发,准备上午的执场比赛。那个时间段特别累,我的调节方式,就是去看短道速滑、冰球的比赛,既放松了身心,也学到很多。”

北冰南展亮点闪耀,冰壶运动乐趣无限

冬奥会、冬残奥会期间,王珏成了亲朋好友眼里的“红人”。她直言:“我担任冬奥会执场裁判后,家人、同学和朋友对冰壶运动的关注明显更多了,原本他们对冰壶的兴趣一般,但为了关注我,也会多看几场比赛。很多人看到我在电视转播短短几秒镜头后,赶紧拍照发图片给我,还给我加油。其实我只是做一些本职工作,但如果能让更多人关注冰壶运动,就真的很棒。”

这次有两名上海裁判参与北京冬奥会的执裁,是否已展现出北冰南展的成果、上海基层冰壶人的风采?“我们在赛场执裁,其实很投入,不会多想,但其他裁判和工作人员也都看在眼里。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结束,不少外籍裁判对我说,‘你真的非常棒,希望未来再相见’。我觉得,这就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肯定。”王珏表示,冬奥会期间,她和其他国家的裁判员、官员进行交流,发现中国冰壶的国际交流比较少,这和防疫大背景有关。“未来,如果有机会,我希望上海能新建更多的冰雪运动场馆,增加国际赛事,有更多出国交流、训练比赛的机会。只有这样,才能更快提高冰雪项目的竞技水平,也能带动大众的普及。”

上海徐汇区开展冰壶运动已有10年,是上海最早开展冰壶运动的区之一。从基层教练员角度,王珏在参与奥运会后,有自己的感悟,“从校园开展冰壶看,目前可能专业场地不够,但可以通过陆地冰壶先熟悉起来,让孩子知道基本规则、战术体系,培养他们的战术能力,等有机会再上真冰亲身体验。这方面,我们徐汇的冰壶普及,在校园内开展得很不错。当然,现在体教融合,一条龙的项目布局非常重要,希望有更多政策落地,帮助青少年学习训练齐头并进。”

她也特别希望家长重视冰壶运动的智力开发价值,“从家长支持的角度,冰壶其实是体智结合的运动项目,能全面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,也能发展智力,还能培养逻辑思维、统筹大局观的能力。冰壶项目对智力、对专注度的要求都很高,练冰壶对孩子提升专注度有帮助。冰壶其实蕴含着人生的哲学,取舍之间的智慧,反过来能帮助每个人的工作、学习和生活,得到新的感悟。“所以我认为冰壶项目能伴随青少年、成人一生的成长。只要大家能参与并坚持下来,一定能发现冰壶运动的乐趣。”